English

从“核武器伞”到“信息伞”

——信息时代军事力量及其运用的新变化(之三)
2001-01-23 来源:光明日报 陈伯江 我有话说

美国军事革命讨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,就是认为离开技术不会有军事革命,但仅有技术进步也不会产生军事革命,只有采用与新技术相适应的军事理论和编制体制之后,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革命。美国在10年前开始进行军事革命讨论时使用的术语是“军事技术革命”,但两年之后就改为“军事领域的革命”(我国译为军事革命),这一术语的变化,反映了美国军事革命讨论重点的变化。

以战略威慑理论为例。“核武器伞”是核战略威慑理论的一种形象说法。核威慑理论的含义是,由于核武器具有超常规的毁灭能力,因而可对人类社会产生独特的威慑效应。核威慑理论的核心是以核力量的非核使用为手段,迫使敌人放弃发动核进攻或其他战争行动,从而达到国家安全的目的。因此以前有这样的说法,核时代的安全来自于“核武器伞”。

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,人们开始关注信息优势的威慑作用,并从“核武器伞”的概念引申出“信息伞”。美国参联会前副主席欧文斯海军上将曾对“信息伞”的概念作了如下的解释:“我认为军事革命能导致威慑理论的变化,这是完全正确的。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可以通过信息伞来影响其他的国家。”

按照威慑理论,威慑的成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一是要有威慑的实力;二是要使对手相信威慑方的实力和决心;三是要有使用实力的决心。从第三个要素来说,“信息伞”确实有比“核武器伞”更具优势的地方。因为作为“绝对武器”的核武器的使用将面临巨大的风险,所以作出使用这一武器的决策将非常困难。而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常规力量的作战能力,而且使用的风险很小,许多信息技术如军用卫星等平时都在大量使用。

信息时代军队编制体制的变化也将是巨大的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趋向就是按能力编组,按需要联合。所谓按能力编组,就是打破军兵种的界限,把具备同样作战能力的部队统一进行编组,从而大大减少各军兵种力量之间的重叠和浪费;所谓按需要联合,就是根据作战的实际需要,把具备不同作战能力的部队组合起来,进行联合作战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指挥控制能力的提高,使得这一趋向日益明显。在发达国家军队近年提出的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举措中,这一思想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